美丽热线:0831-8888899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时尚资讯 -> 社会热点

“国民床单”引网友连锁追忆 老手表搪瓷盆受捧

2012-09-19 11:16:11 在线预约 | 咨询专家 进入专家答疑区编辑:韩美编辑

  你家的国民物件是个啥?


  《“国民床单”网络爆红》接续报道》


  长春市民王女士今年58岁,家里有很多崭新的“国民物件”,除了网络走红的床单外,王女士还收藏了手帕、毛毯、枕套、脸盆、被面等很多牡丹花图样的物件。历史学家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力发展相对缓慢,拥有一个带着印花物品的东西,就像今天拥有一个苹果电子产品一般奢侈和骄傲。


  /珍藏的记忆/ 一只牛皮箱珍藏了38年


  在长春市民王女士的家里,珍藏着一个牛皮箱,皮箱里装的尽是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的东西,毛毯呀、缎子被面呀,还有一些50年前备受女士青睐的小花手绢儿。“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把它们带在身边。”王女士说,这个皮箱已经陪着她走过了38年的风风雨雨。


  1974年,王女士当时只拿17元的工资,每月除去要交给父母的钱之外,留在手里的零花钱已经寥寥无几了。那时,王女士被漂亮的缎子被面深深吸引。“缎子被面的颜色非常鲜亮,上面印着一只只展翅飞翔的凤凰,特别漂亮。”为了买下心仪的被面,王女士花了一年的时间,终于攒够了70元钱买下了惦记已久的被面。“


  1976年,王女士走进婚姻殿堂,母亲准备了一件毛毯和几套缎子料的被子作为陪嫁。这一堆宝贝,王女士没舍得用,便把它们跟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时间越久,感情越深,越舍不得丢弃。”王女士说。


  /消失的手艺/ 那时人人都有手工棉袄


  长春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棉袄、棉裤才是70年代家家必做的“国民物件”,每家人手两套,一薄一厚。每年翻拆一次,添一些新棉花。“那时候那棉袄暖和,但不灵便。”已经年迈的老人,记忆也有些模糊,耳朵也有些背,他始终不告诉记者自己姓什么,自顾自地念叨当年的棉袄。


  老人说,当时他家庭条件并不好,随着越长越大,棉袄变小了。那一年是母亲偷偷把自己棉袄上的棉花,添在了他的棉袄里。


  老人很怀念有母亲的那些“暖冬”,“那些棉袄,现在一个都没了,可惜了。”现在老人穿羽绒服,儿女给买现成的棉裤,用棉花做的棉袄,再也找不见了。


  /撞衫的时代/ 衣服料子不是蓝就是黄


  吉林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王庆祥告诉记者,在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所有的丝制品和菜都是凭票供应的。生产布料的就几家厂子,所以几乎所有人家里的床单、被面、手帕,甚至是衣服,都是一样的花色,“撞衫”是一种极普遍的现象。


  王庆祥的老伴是土生土长的长春人,她告诉记者,那时候谁家要是有一个在供销社上班的,可牛气了,因为能挑点好菜买。“每天早晨菜运来,较多只能买一两斤,买多了人家就不卖了。”


  那时候穿的衣服,基本都是手工做的,衣服料子不是蓝的就是黄的,全是织出来的横竖纹布。王庆祥的老伴总能想办法把每家领的二人布料,再给小孩子挤出一条裤子。


  “那时候家家都会做点针线活。”王阿姨回忆,一条床单铺了很多年,中间的地方磨出洞了,很多人家便从中间剪开,然后把床单的两头拼接在一起继续铺,这么一铺可能就是五六年。


  /历史学家/ 时代刻下的特殊记忆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曲晓范说,在1956至1980年,物质生活相对贫瘠,10年甚至20年还是那个花色的物件,一种固定的生活模式,给那个时代人们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曲教授说,那时几年都不会更换一个床单,拥有一条新床单、新衣服、新裤子就像现在拥有一个苹果电子产品一般骄傲和兴奋,谁家若是结婚,要家家去凑布票给新人做被、做衣服。


  “如果像现在的生活节奏这么快,今年流行一个样式,明年流行另外一个样式,人们的印象就不会那么深刻了。”曲教授说。


  /社会学家/ 国民物件是情感回归


  刺绣的枕巾、回力鞋、的确良的衣服,这些其实反映的是国民怀旧的一种心态,这是一种群体现象。他们经历了那个年代,而这些带有时代印记的东西恰恰成了大家抒发感情的一种媒介,或者说是一种途径。


  另外,从时间上来讲,70后和80后都使用过这些东西,他们对那个年代都有很深的社会记忆。当国民床单出现的时候,这些网络群体的成员得以迅速地传播自己的思想和感想,让国民床单一夜爆红。


  其实,从实质上来讲,现代社会更进步了,人们也就愿意去寻找一种精神支点,而国民床单就是对现下人们精神空虚的一种慰藉,它是一种情感的回归。


  晒货啦


  你家还有什么老物件承载着那个年代的记忆?不防现在就告诉我们,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老故事,本报24小时热线电话(0431)960011等着你哦。


  微博控唠扯唠扯》


  感谢70年代的


  单调和充实


  新华网微博说:“承载的是记忆,更是对生活的共同期待和信仰。当物质实现到一定程度后,人们更渴望心灵层面的关怀,而能够满足这种关怀的主体就是家。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灵家园,每个人都有一个血缘和亲密关系构成的社会小细胞的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国家。”


  网友“钰-LY”说:国民物件我家也有的,都不知道它在我家已经有多少年了。小时候无比嫌弃当时那种土气的图案和过气的颜色,总觉得商店里花花绿绿的东西有多好看。现在却认为越来越速成和轻浮劣质的东西永远代替不了用心的时光带来的舒适和实在。感谢那个单调却无比充实的时代,带给我心灵上的沉稳。


  本栏目内容的原创部分,版权属于韩美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录和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站许可使用的内容,应在许可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


  凡本栏目出自其它媒体的内容,旨在丰富网站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认可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原创作者认为不宜使用,请联系我们告知后,会尽快将其删除。

品牌活动
/Activie
  • 1
  • 2
  • 3
  • 4
  • 5
  • 6
韩美名医推荐
  • 1
  • 2
  • 3
相关热点资讯
/How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