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早上,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内,一位患抑郁症的60岁老人杨国民蹊跷死亡。事后,院方对死者病历进行封存时,双方就一份手写临时医嘱是否封存而争论不休。
据死者家属胡女士介绍,2013年11月,杨国民因患抑郁症被送往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本打算20日出院,不料,19日上午,院方打来电话称病人情况危重。家属赶到医院时,值班医生正在对杨国民进行抢救,但此时老人已经停止了呼吸。照顾杨国民的护工李师傅告诉记者,早上7点左右,他把早饭(稀饭和馒头)放在了杨国民床前走开一会儿回来时,发现杨国民倒在了地上,没有呼吸,便通知医生来抢救。
值班医生称,19日早上8点20分他到医院后询问了上一班值班医生,了解到杨国民病情稳定。8点30分,他上完厕所未走出厕所门就听见外面在喊抢救病人,随即他赶到病人房间对其进行检查发现,病人没有心跳和呼吸,于是紧急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在这过程中发现病人口腔内有馒头残渣。8点40分,他对其用药抢救。9点48分,他宣布病人临床死亡。
胡女士说,她们到达医院后要求院方对病历进行封存。就在此时,胡女士看到值班医生把一份修改过时间的手写临时医嘱录入电脑作为病历。这份手写临时医嘱是抢救杨国民过程的记录。“差一两分钟都是要命的,为什么医生要修改手写临时医嘱时间?”死者家属质疑医生更改医嘱时间,并要求值班医生签字将手写临时医嘱和病历一同封存,作为今后的证据。
就手写临时医嘱时间有改动的问题,院方称医生当时记录有误。双方就手写临时医嘱是否录入到病历中产生分歧,胡女士见值班医生不签字,随手拿起院方放在桌上的公章在手写临时医嘱上盖了章。此时,院方法律顾问曾先生认为,胡女士不能擅自拿院方公章在手写临时医嘱上盖章,随即拨打了110,要求胡女士退还盖有公章的手写临时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