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期间的牟雪萍深受孩子喜爱,图为她和学生的合影。图片由本人提供
和病魔抗战多年,如今的牟雪萍显得有些憔悴。
导读:从17岁花季开始,牟雪萍和病魔的斗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中考前几天,她住进了医院,但她中考分数远超重高分数线;高考前一月,她晕倒再次住院,发挥失常的她考上了宜宾学院;上班第一天,她晕倒在讲台,学校给了她200元钱,将她辞退。因为颅内肿瘤,在人生的三次转折点,她遭受了三次打击,命运似乎太过坎坷,但她依然笑靥如花,不见消沉与绝望,也没有因此而责怪命运不公。她在实习的短短两个月,如正常人一般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给实习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如今,她只能拼命地求助。
12月6日,记者在宜宾县蕨溪镇棬坪村见到了24岁的牟雪萍。
女孩笑靥如花 和病魔八年抗战
记者来到牟雪萍的家时,她正和看望她的学生们在屋子旁的小溪边晒太阳,她向记者挥了挥右手,“我在这里。”脸正好迎着冬日的暖阳,笑得灿烂。她的左手、左脚已经无法活动,左眼偏盲,这是上一次手术留下来的后遗症。医生说,这些都可以治好,费用每月约2万,治多久则要看恢复情况。而此时,牟雪萍的家庭已负债累累。牟雪萍是独生女,棬坪村很少见的女大学生。她的母亲对她寄予厚望,她也不负所望,从小成绩就好。直到她16岁,厄运降临。
学生们前来看望牟雪萍,折了许多老师以前教她们折的纸玫瑰送给老师,讲述老师的事,说着说着,神色就变得沉重。
在牟雪萍家里的窗台下,放着一些讲述如何面对人生困难的书籍。
和牟雪萍同住过的语文老师肖杨告诉记者,“一起住的时候,她经常悄悄把饭菜做好了等着我,她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对工作有热情,常常看见她在寝室备课,看教学视频。”在牟雪萍家中,破旧的小屋窗台上放着《我用一生去寻找》、《人生的攻守进退》等一些讲述人生要如何面对困难的书,还有一些教材。
她的亲人靠在门框上没有说话,却一直在叹气。
牟雪萍的家庭原本在农村来说不算贫穷,但多年来辗转宜宾、成都、北京等地看病住院的花销已把这个家拖垮了。“曾欠下亲戚朋友十几万,已还了大半了,剩下的估计会很困难。”牟雪萍的母亲背对着女儿,边说边流泪,“我们属于典型的因病入贫,如今已无力承担康复治疗的费用,女儿只能在家里等着。”“医生说,拖的时间越长,我康复的希望就越小,大概超过两年,我的手和脚就没希望了。”牟雪萍告诉记者,“目前,时间已过去差不多一年了。”
“我只能拼命求助,因为确实没有办法了。”牟雪萍说。
在记者进行采访的前一天,牟雪萍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我知道你们更关注正能量,但我是确实没有办法了。”
记者回了一条:“只要你不对生活说放弃,就是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