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热线:0831-8888899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时尚资讯 -> 酒都快讯

“石头西瓜”害了谁

2012-06-24 14:25:51 在线预约 | 咨询专家 进入专家答疑区编辑:韩美编辑

  假种子种出“石头瓜”,瓜农损失惨重


  正是西瓜集中上市的时节,但江苏连云港东辛农场的数十户瓜农却欲哭无泪,丝毫体会不到丰收的喜悦。

 

石头 西瓜


  7月14日,记者在东辛农场村民卢长霖的西瓜大棚里看到,各种奇形怪状的西瓜散落在瓜地里,有些蔓藤已经发黄枯萎。“硬得像石头。”卢长霖说完,单脚踩在一个西瓜上站了起来,西瓜毫发未损。打开一个西瓜,瓜皮很厚,水分少,口感不太甜,还有些发涩。


  卢长霖说,2010年11月,他和同乡一起租种了230多亩大棚西瓜,准备大干一场。去年12月份,他委托苏垦农友种苗公司代购“早佳8424”西瓜种子,并由该公司代为育苗。今年4月中下旬,卢长霖发觉大棚内结出来的西瓜有点“异样”,根本不像“早佳8424”。按照卢长霖的说法,今年西瓜行情特别好,“早佳8424”从瓜棚卖出去,都要1.8元一公斤,而他的“石头西瓜”一公斤8毛钱都卖不动,他家的30多亩西瓜今年要损失10多万元。


  据连云港农业部门统计,像卢长霖这种情况的瓜农在连云港有100多户,面积超过1000亩。


  苏垦农友种苗公司缪素华董事长告诉记者,这个种子当初是从南京林发种子有限公司订购的,所有手续都齐全。


  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所长羊杏平、扬州大学园艺植保学院成玉富教授和江苏省园艺站曾晓萍博士组成的专家组曾两次到现场鉴定。三位专家一致认为,所调查田块的西瓜不是“早佳8424”品种,这是一起假种子事件。


  缪素华对于专家组的认定表示认可,同时他说:“我们也是受害者。”


  企业作假,种子调换包装跨省销售


  假种子从何而来?记者在包装袋上看到,生产商是合肥益群种子有限公司,而原产地标注为新疆。


  6月3日,连云港公安局治安支队以南京林发种子有限公司涉嫌生产销售伪劣种子罪立案侦查,案件目前已初步查明。


  按照连云港警方的说法,“石头西瓜”种子系南京林发种子有限公司经理于汝林于2010年11月从安徽省合肥市益群种子有限责任公司购买。而按《种子法》规定,南京林发没有生产、经营散装种子的许可权,只能经营不拆包的种子。于汝林根据江苏市场需求,向益群公司订购“早佳8424”西瓜种子,并称益群公司经理王义凤告诉他,其公司的“益群一号”就是“早佳8424”。


  警方称,2010年12月,益群公司董事长吴淝滨吩咐公司业务员王传峰将150公斤“益群一号”西瓜种子灌装到3000个“早佳8424”包装袋内,封好口,装入益群公司专用种子包装箱内,通过物流公司发到南京,随后寄给于汝林。


  2011年1月至3月间,于汝林将种子分别销给了连云港市苏垦农友种苗有限公司及东辛农场、盐城东台等地农户。


  “石头西瓜”假种子事件发生后,连云港市专门成立了由多个部门参与的调查小组。目前调查小组给出了协调意见:苏垦农友公司为责任事故赔偿的主体;根据前3年以及当年的西瓜价格测算,每亩西瓜赔偿农民3000元;赔偿日期不得超过10月31日。调查小组负责人表示,赔偿的具体实施,还需双方坐下来进一步协商。


  种业亟待提高门槛,农技推广体系急需“补网”


  从合肥到南京,再到连云港,直至农户大棚,假种子一路绿灯。监管在哪里?


  记者注意到,在江苏省,西瓜属于省内规定的主要农作物,必须要领取种子生产许可证,而在安徽省西瓜却并不是主要农作物,两地不同的规定,造成了管理上的不对称。


  根据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此次“石头西瓜”事件中的当事人合肥益群公司的“益群一号”到江苏销售,应当经江苏主管部门审定。不过,江苏省农业行政执法总队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种子交易只在交易商之间进行,不在流通市场出现,这给监管增加了难度。


  种业门槛过低也是这次假种子事件的一大症结。


  羊杏平介绍,去年西瓜种子特别紧俏,很多小型种业公司进入到这个市场。小型种业公司低价买个已被淘汰的老品种,或者冒用大企业研发出来的新品种,成本很低,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关门走人,查无可查,这种现象在品种繁多的蔬菜瓜果种子领域非常突出。


  经营销售门槛低,在竞争激烈又缺乏有力监管的情况下,势必乱象丛。羊杏平认为,一些没实力的公司也在生产销售种子,万一出了事,他们根本没有能力赔偿。“提高种子生产和销售企业的门槛,不仅可以规范市场,农民即使买到了伪劣种子,赔偿也更有保障。”


  记者调查发现,“石头西瓜”事件,同时暴露出一个问题:一些地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线断网破”。连云港市的农技推广体系只到乡镇一级,村一级基本上名存实亡,而需要农技指导的恰恰是村里劳作在田间地头的农民。卢长霖对于权威的科技指导需求有着切身的体会:今年4月他就已发现种的西瓜苗头不对,但是得不到有效的指导以决定是否改种,错过了减少损失的机会,结果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


  管好种子 守住希望


  种子是农民丰收的希望,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我国种业市场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行业门槛低,生产销售主体小而多,营销流通方式多而杂,再加上监管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事件时有发生。一旦用上假冒伪劣种子,农民汗水白流,血本无归,维权也比较困难。


  要让农民用上“丰收种”,必须要有一个完备的种子管理体系,也离不开对种子生产销售主体的合理规范和到位监管。这些年,有关部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但我们也得承认,目前种业市场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必须看到,一个完备的种子管理体系应当包括法制、科技、人才、信息等全方位的构建,要让一颗颗种子转化为农民丰收后的一张张钞票,需要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强烈的责任心和护农意识,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给假冒伪劣种子坑农害农以可乘之机。


  本栏目内容的原创部分,版权属于韩美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录和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站许可使用的内容,应在许可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


  凡本栏目出自其它媒体的内容,旨在丰富网站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认可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原创作者认为不宜使用,请联系我们告知后,会尽快将其删除。

品牌活动
/Activie
  • 1
  • 2
  • 3
  • 4
  • 5
  • 6
韩美名医推荐
  • 1
  • 2
  • 3
相关热点资讯
/How New